close

京都國際寫真祭,也被稱作「KYOTOGRAPHIE」
是從2013年起以京都這座城市做為舞台的國際型攝影展。
其場地 (展示空間) 非常多元,從寺廟、舊銀行、舊工廠,延展到現代的藝廊或替代空間。

第一屆的KYOTOGRAPHIE得到高度評價和成果,在三週內,各展場總計的參觀人數超過57000人。
因此KYOTOGRAPHIE的展出形式也大致拍板定案。每年的春天 (黃金週前後) 皆有10~15個空間作為主要展場
邀請10~15位國內外攝影家、藝術家,依照每年不同主題、不同展場的特性,展示不同風格的作品。

直至去年(2018),第六回的KYOTOGRAPHIE留下了超過18萬人參觀的紀錄。
除了主要展場的作品展示,也有相關的教育Program或講座活動,甚至攝影教學,為觀眾創造許多多樣的參與方式。

今年(2019)的寫真祭以《VIBE》為主題,
「喚醒內在感覺」是這次的一大重點,
與他者相遇的瞬間,內在的覺醒即使沒有﹝形體﹞,依然能與自我產生共鳴。

第七回KYOTOGRAPHIE,有13位國外攝影師,以及兩位日籍藝術家參展
作品遍布10個京都市內的展場,其中包含建仁寺、京都文化博物館別館 (舊銀行)等等有文化底蘊的場所
以及多處藏身在巷弄中的藝廊。
藉由看展,也得到了在京都穿梭的另類機會,認識了許多替代空間。
包括 y.gion、嶋臺ギャラリー(SHIMADAI GALLERY)、ASPHODEL等等
另外,長年支持KYOTOGRAPHIE的還有名為「誉田屋源兵衛竹院の間」「誉田屋源兵衛黒蔵」的空間
以前是製作和服的腰帶的事業體。

這次令我最心繫的,是京都新聞印刷工廠跡,由藝術家﹝金氏徹平﹞(Kaneuji Teppei) 所展出的作品
保留著工廠的軌道,場地本身即是一大看點,
加上藝術家以「顏料」為主題,配合靜態與動態的展出,與場域的對話過程非常有趣。
作品象徵著流動,以及情報化社會中訊息的氾濫,
展場的聲光效果非常吸引人,但多花兩秒想想,
用顏料所傳達的「循環」及舊時代VS新時代的對比,更為這個展場多添幾分意思。

而且這個展場是免費參觀的,此舉更是降低了﹝藝術﹞的門檻
讓不同年齡層的觀眾都在展場內玩得不亦樂乎。

另外,在Ygion展出的古巴系列,也是非常值得一提的。
展場共有5層樓,原本就包含了商店與Gallery在內
這次將櫃台設在4樓,並且一路引導觀者從4樓、3樓、2樓迴步觀賞
各層樓分別由三位古巴藝術家展出,主題分別是,「About Her...」、「About Me...」、「About Them...」
有趣的是三位藝術家分別代表古巴的不同時代,
4樓:Alberto Korda (1928-2001),活躍於古巴革命期間(1950年代末期),體現古巴由近代至現代的過渡期
3樓:Rene Pena (1957-),出生於古巴革命,古巴危機的年代,社會動盪不安,藝術家活耀於古巴社會主義政權時期,用身體表現古巴的社會問題
2樓:Alejandro Gonzalez (1974-),成長期間一直被灌輸相信古巴未來的光明,藝術家以自己的方式探索古巴的社會面
因此在展場內移動,就像是在看一部古巴史一般,其中包含女性主義、次文化議題、政治意涵,非常平靜,卻震撼。

另外,整棟建築包括展店及屋頂
都配合著古巴這個專題,販賣古巴三明治、古巴啤酒、古巴捲菸,塑造了完整的古巴風情。

每個展場都有不同的主題,可惜在短短一篇文章中無法贅述太多
今年是第二年走訪KYOTOGRAPHIE了,參與了一些幕後的工作,更明白執行這項大型的攝影展的困難之處。
從事策展工作或藝術相關的人,也許更能體會,一個藝術活動要如此有續航力是非常不容易的。

每年的KYOTOGRAPHIE也都有新的突破
例如攝影結合映像、繪畫,不僅多元,也讓攝影不縮限在平面靜態的框架裡。

像KYOTOGRAPHIE這種多點開花式的活動,「都市」當然是很重要的Keyword
在「傳統」與「觀光」並重的京都,
再參入這樣具有國際意味的活動,很值得更深入觀察研究!

最後獻上我的照片。(沒人要)

arrow
arrow

    piggy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