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人物文章 (10)
- Jun 11 Sun 2017 15:30
讀人計畫│楊清龍:你眼裡一甲子的風景
- Jun 04 Sun 2017 17:39
讀人計畫│王亮鈞:誤打誤撞的一片遼闊
大學畢業後,沒有了「學生」的這根浮木,我的生活更實質地漂泊了起來。至今仍深深地感謝2015那一年,我去京都短住了兩個月,各式各樣的奇遇,幾乎重建了我的世界和價值觀,而王亮鈞便是在京都認識的朋友之一。文組出身的我,身旁幾乎從來就沒有電腦高手,也就是說,王亮鈞之於我的人生內容,其實是很顯見的生物。我一直都覺得,哪怕只是蜻蜓點水,彷彿甚麼訊息也沒留下地就走了,每個人出現在你生命中,都是為了要交給你某件事。你要勇敢提問、或是成為解答。
- May 18 Thu 2017 18:17
讀人計畫│洪佳妤:人生中總有比考100分更重要的事
小時候實在沒想過,我會有一個護士的朋友。(而且還不只一個),洪跟我是因為高中同一個社團而熟識,其實她沒有強烈的個性,一直都是像夕陽的那種橘色,平衡著身旁不時滿溢的血氣方剛。直到現在還是很難想像,當初一起彈著吉他唱著歌的人,7、8年後會以怎樣的樣貌相聚,我們都沒答案的事,全由歲月告訴我們。
- May 14 Sun 2017 15:01
讀人計畫│趙襄羽:在教育的現場看見更多可能
讀人到現在大概兩個月,這次訪問的對象是自己的好友,那還真是難上加難。趙襄羽是我大學的好友之一,也是少數已經畢業兩年還有繼續聯絡、常常見面的好友。說來也很奇妙,我們的家庭背景、成長過程其實相去不遠,但現在卻走成了完全兩種人生,價值觀也天壤地別的我們,卻能輕鬆地穩穩站在這個友誼的天秤上,如果真有平行世界,我似乎可以在她身上看到自己的另一種選擇。
- May 07 Sun 2017 19:43
讀人計畫│李淇:有一道曙光值得熬過漫漫黑夜
青春期的我總像在寫詩,夢想一個又一個地爛漫展開,有別於這樣的我,李淇倒是意外地走進了她的理想。高中時,社團活動相當盛行,加上女校情結的催化,學姊和學妹之間存在一種若即若離的情誼,好幾年的歲月都被上下關係包覆著。也是從那時候開始,和李淇熟絡了起來,也曾經無話不談,雖然隨著時間地更迭,我們也必須去做自己人生的課題。我總覺得高中那幾年是非常奇妙的人生階段。我們被體制、被師長保護著,深怕我們惹了一點塵埃,但我們卻個個飛蛾似地去衝撞、或者撲火,因為深深相信,世界不僅有課本上的是非對錯,而有更多有趣的事在等著呢。
- Apr 30 Sun 2017 12:30
讀人計畫│周郁純:懂得自信才能勇敢地迷路
在我心中,無論高中或大學,周郁純都是一個亮麗、有想法的學姊。即便同校7年、有著數不清的共同好友,我們的緣分還是來的不那麼早。不過每個人相遇的時間點也許都是有意義的,我們沒在太沸騰的青春裡搭上話,而是在幾乎最飽滿卻又一無所有的大學畢業前後才認識彼此,對未來有點明白,也有點糊塗,大概也正是在這樣的年紀裡,才有足夠的寬容和力氣,去接納改變與世界的殘缺。
- Apr 23 Sun 2017 17:18
讀人計畫│林昕儒:在六千公里的長鏡頭裡找回家的路
林昕儒雖然是大學的學姐,但我們實在連有意義的對話都沒談上幾次。有時候覺得大學是一場太虛空的夢,有人在夢中戀愛、掙扎,或什麼也不做。而這場夢醒來我們起碼22歲了,浦島太郎打開了盒子,成了現實中的一個角色。當時她旅居在澳洲,過著完全不同的生活,寫著嶄新的劇本。突然想到在作家胡晴舫的《懸浮》一書中,她這麼說過:「要不考慮後果地去活,不怕人生重組,時間無論如何都會朝直線前進。能夠改變心意隨時隨地過起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日子,那是活人的權利。」
- Apr 16 Sun 2017 10:06
讀人計畫│鄭鈞:踩著未知的節奏一路前行
- Apr 08 Sat 2017 22:11
讀人計畫│黃文君:一抹暗潮洶湧的藍色海灣
- Apr 02 Sun 2017 00:00
讀人計畫│李宓:書中自有理想允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