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想在這篇文章中介紹的書是:
「把他們關起來,然後呢?─九個國家監獄現場實錄,重思公平正義與應報懲罰」
(原書名:Incarceration Nations,A Journey to Justice in Prisons Around the World)

作者: 貝茲.卓辛格(Baz Dreisinger)
譯者: 陳岳辰
出版社:商周出版

 

近年來我的買書癖好,就是隨、便、亂、買!(蛤???)
最近關心的議題、網路上看到的推薦、連結,我都會順手就買下去了
因為媽媽說書就是我的嫁妝!!(大聲)

前陣子我非常落伍地終於看了勁爆女子監獄 (Orange is the new black)這部影集
一鼓作氣從第一季飆看到第五季,然後剛好接著看7月底才上線的第六季哈哈哈哈哈
總之,女子監獄這個契機,讓我對監獄這個體制燃起非常大的興趣!

另外加上學校剛好也在談「身體」「監視」「資本社會」等等keywords
我便入手了這本2016年出版的書來拜讀一番。

 

如同封面上的文字
「我們以為截去問題就達到嚇阻與懲罰,保障其他人平安,
但我們怎能忘記所謂『問題』依舊是人類,
他們最後仍然要回歸社會,與其他人生活在一起。」
一語道破的現代社會對監獄的迷思。

再翻幾頁,閱讀了本書的推薦序
東吳大學哲學系的陳瑤華教授也提到
「人類過去的監所管理都以報復犯罪、隔離、控管為目的,如果要知道過去的受刑人受到甚麼樣的待遇,只要知道過去人類怎麼對待動物就可以了解。」
(聽起來很聳動吧,可是是真的。)

「矯治的精神就是涉及我們對於人的重新省思和肯定,因為如果沒有這樣的省思,那麼『隔離』本身就會變成目的。」

這本書帶領讀者深入九個國家的監獄
其中包含盧安達、南非、烏干達、牙買加、泰國、巴西、澳洲、新加坡、挪威。
每個國家對於監獄教化、犯人改造的想法和手段各有不同
作者透過實際深入觀察,並且在各國監獄裡開設寫作等等的教育課程
將被監禁者在監獄內的教育需求和再生的這種意志、期望,深刻地挖掘了出來。

在作者筆下,可以得知其實許多犯罪者對於學習有強烈的渴求
對未來出獄之路也抱著重生的覺悟 (當然這來自對於失敗的恐懼)

從18世紀末,資本主義這頭巨獸誕生以來
世界進入了工業化、都市化的高度競爭中
隨之而起的貧富差距也更進一步地導致犯罪率提高
「監獄」這種機構本身,也是近代的產物,如同我們熟知的「工廠」一樣
監獄系統和資本主義如出一轍,維繫於控制肉體勞動和時間分配
只是資本主義將其轉換成『金錢報酬』;監獄將其轉換成『罪行輕重』

而本書也不諱言地直接點出一個經常被我們忽略的事實:
「監獄根本無效!」
(自1973年來美國服刑人數穩定成長,但是從未看到對應的犯罪率下降)
監獄將犯人與社會大眾隔絕,反正成為犯罪訓練中心
如果有看女子監獄的話應該會很有同感 (例如怎麼鑽漏洞把違禁品運進來,深感佩服.........)
更別說監獄裡還有許多複雜的種族、幫派結成的問題等等
在這樣的環境中,改造或教化本來就不是容易的事

(噢,不是這個圖片!哈哈哈哈哈)

 

最後被作者關注的重點是:監獄裡的生存環境

把犯罪者關進監獄 (先不論這些犯罪者的罪行輕重)
多半的人可能都會覺得他們是「罪有應得」,當然這是不可置否的事實
但經常我們會遺忘,即使他們犯錯,他們仍是活生生的人
若失去了身為人最基本的尊嚴對待,等於是在繼續剝奪犯人在精神、心靈方面的健康
對他們刑期完畢回到社會的「正常」生活沒有任何益處
然而在他們回歸社會後呢?

我已經不知道我在推薦書還是推薦影集了!!!!
Anyway,兩者都非常值得一看?

能在這本書的作者的帶領下
看見不同國家「真實」的監禁現狀,而非電視影集
其實是非常令人亢奮卻又極其心痛的
(常常看到一個段落必須喝水休息.........)

監獄如果無法提供「教化」的資源和協助
便完全無法降低犯罪率 (再犯率)
況且現在有許多民營監獄,更跟資本分不清界線
為了賺錢超收罪犯、生存環境更糟更複雜
關於這一點,身為社會上的一份子都應該要再想想
畢竟並不是把人關進監獄就能一勞永逸的

總之

這本書!我推!!!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iggyyang 的頭像
    piggyyang

    PIGGYYANG一生胡鬧的人士

    piggy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